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历史纪录片 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文案配音员:GN156
历史纪录片 791 分享
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


主持人

这是一份1966年的河北日报,其中最轰动一时的就是这篇关于作者人生体会的《十个为什么》,它的作者是吕玉兰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,15岁的她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。 

短片解说

这是一张吕玉兰扛着铁锹的照片,刊登在《中国青年》杂志的封面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年轻的吕玉兰,曾是一代中国妇女、中国农民的骄傲。这个出生在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的农村姑娘,15岁从下堡寺高小毕业后,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当时提出的知识青年回乡务农的号召,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参加生产劳动,并被选为初级农业社社长。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
       同期声

吕玉兰,她的家乡“土地”情结很重。回到家乡以后,为了改变家乡的风沙危害,她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、防风固沙。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,吕玉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。正因为如此,吕玉兰成为远近闻名的“铁姑娘”,成为全国的劳动模范。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
        短片解说


祖辈是农民出身的吕玉兰,内心有着化不开的“土地”情结,从回乡务农那天起,她就开始深深思考,应该怎样彻底改变家乡风沙的危害。当得知“植树造林”可以“防风固沙”的经验后,她立刻开始学习推广。

在数千亩沙荒地上植树造林困难重重。几经波折,几番奋斗,敢于战天斗地的吕玉兰最终带领群众育成100多万株树、长达8华里的林带。直到今天,东留善固村的乡亲们,依然在这片风沙防护林的护佑下怀念着他们的好书记玉兰。
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
主持人

出生在农村,成长在农村,扎根于农村,吕玉兰一门心思琢磨着怎样才能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,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。为了实现周总理“临西县三年东留善固化”的嘱托,吕玉兰和她的同伴们还开始了建设新农村的漫长征程。

短片解说

 “农业要上去,干部要下去”,是吕玉兰任河北省委副书记、临西县委第一书记期间提出的响亮口号。头扎白毛巾,是吕玉兰的惯常打扮,因此被称为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。而这对于她来说,不过是最本色、最真实的打扮,与她的职务身份无关。
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
同期声

担任省级领导干部以后,吕玉兰对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直十分重视。她自编的一首顺口溜儿,表达了她的理想和信念。这首顺口溜写到:“参加劳动不能忘,艰苦朴素最高尚。全心全意为人民,保持本色第一桩。”


短片解说

针对“高产穷县”的症结,“解放思想,打破框框,调整农业布局……”出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的吕玉兰提出“农民要想富,必须上工副”。1982年春,在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的支持鼓励下,她亲自带正定的县乡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,还运用本县当地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发家致富的事例,来教育和帮助各级干部转变认识,打开了全县多种经营工作的新局面,成为河北省的一面大旗。

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

吕玉兰奋斗的一生如玉兰般绽放着生命的底色,著名诗人田间在诗中曾以玉兰花来称赞吕玉兰:“谁说妮子心眼傻,姑娘胆略比天大”“穷沙窝里把根扎,开出一支玉兰花”。《不怕风吹浪打》后来被作曲家谱成歌曲,在群众中广泛传唱。



《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》第十一集  “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” 解说词脚本


主持人

“爱国为民、艰苦创业、求真务实、无私奉献” 的玉兰精神,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、道德观和精神风貌,也正是这样的中华民族崇高品格,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。
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
  • 品质保证
   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  • 多种配音
   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  • 公司化运作
   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  • 双重备案
   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  • 7*14全天候服务
   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更多